當生活的壓力接踵而至,當家庭的重擔壓得人幾乎喘不過氣來,還好,這世界上總有一些溫暖,會在不經意的時候,輕輕落在心上。
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段我們在協會服務過程中,關於一位堅強媽媽與她四位孩子的故事——這是包家一家五口,一個用盡力氣、努力生活撐起希望的小家庭。
🌿 一個媽媽,四個孩子的奮鬥日常
包媽媽是四個孩子的母親,一個人撐起整個家,從屏東嫁到宜蘭後歷經婚姻變故,如今帶著三個兒子一個女兒,住在蘇澳租來的老舊房子裡。她不是不想找穩定的正職工作,而是因為家中大哥的特殊狀況,需要她頻繁往返法院與調解會,實在無法固定上班,只能靠零工和政府的低收補助苦撐生活。
大哥-小維,17歲,原本該就讀高中的年紀,因特殊狀況,需要和媽媽頻繁往返法院與調解會。雖然曾由失親兒基金會協助媒合冷氣學徒的工作,但也因各種因素轉換跑道,目前從事邊坡工程的臨工工作,收入能補貼些許家用。
案主-小靈,14歲,是位活潑有禮貌的女孩,曾加入南澳國小的籃球隊,不僅在校內活躍,還曾代表學校出國比賽。這段經歷對她來說是珍貴的回憶,對家中經濟來說,卻也是一段吃緊的時光。如今升上蘇澳國中,她逐漸將重心轉回課業,媽媽的經濟壓力也因此稍減。
去年中,南澳國小籃球隊更遠征芬蘭參賽,孩子們在國際賽場上開心地揮舞國旗、大方合影,讓人感受到他們的自信與光榮。對我們而言,這不僅是偏鄉教育的成果,更是每位像小靈一樣努力孩子的驕傲。
👉【延伸閱讀】南澳國小籃球隊芬蘭參賽,大方秀國旗合照 https://reurl.cc/NYenon
除此之外,家中還有就讀國中、國小的兄弟各一名,四個孩子都是政府認定的低收入戶,每月各領3,000多元的生活補助,但這樣的金額面對五口之家仍是杯水車薪。
🏠 租來的老屋,有壁癌也要當成家
案家目前居住於蘇澳鎮一處老舊出租屋,進門是簡易的客廳,二樓隔間是臥房,後陽台則是洗衣晾衣的空間。牆上斑駁的壁癌與歲月的痕跡並沒有減損這個家的溫度,反倒像是見證他們一家走過風風雨雨的生命證明。
生活雖然不容易,但他們一家人並不孤單。除了家扶基金會給予案家二哥每月2,550元的補助與定期關懷,還有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、富邦慈善基金會的支持資源,蘇澳長老教會仍時不時捐贈物資幫忙,鄰居也會分送一些食糧。多方溫暖支持,讓這個家庭在最困難的時期,終於找到了一道喘息的縫隙。
🍲 從溫飽出發,讓媽媽不再日夜焦心
113年5月開始,我們麒田慈善關懷協會展開補助行動,針對案家最吃緊的支出——房租,提供雪中送炭的協助。每個月,協會固定提供現金補助,讓包媽媽至少能放心繳上房租。
畢竟資源珍貴,我們也很在意每一筆善款是否真正「花在刀口上」,所以在整個服務期間,我們都請包媽媽每月主動提供繳交房租的相關證明,確保補助真正落實在最需要的地方——那個遮風避雨、孩子們可以安心成長的家。
這筆補助一方面減輕媽媽的經濟壓力,一方面也為孩子預留一點自己的生活與教育緩衝。這不是無條件的援助,而是希望讓這位媽媽知道:她不是孤軍奮戰,有人在她努力生活的同時,默默地在背後守護著她與孩子們。
🌟 走過低谷,向陽而生
到至今的扶助與追蹤,我們在114年中進行評估,發現案家的狀況逐漸好轉:
包媽媽工作雖仍為臨時性,但已有穩定班表與收入;
案主升上國中後經濟壓力減輕,活動支出也跟著降低;
大哥就業狀況穩定,並能每月配合報到與法律協助;
家中生活起居穩定,未再出現緊急或斷炊情形。
🎈 是祝福的延續
在麒田,我們常說:「扶一把,也許他們就能走得更遠。」包○靈一家,正是這樣一個真實例子。他們仍在努力,他們的未來仍然有挑戰,但我們相信,這段時間的扶持,是他們人生路上難得的養分。
親愛的朋友,謝謝你願意讀到這裡。每一份愛的行動,無論是捐款、物資、或是一句鼓勵,對於像包家這樣的家庭而言,都是珍貴的禮物。也邀請你,繼續跟我們麒田慈善關懷協會一起,在社會的角落,點一盞燈,溫暖更多需要幫助的家庭。因為只要心中有光,就不怕黑暗。💛